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阎连科作品朗读·无主题对话会:日光流年||我爱那黑暗中的光明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1-19    阅读量:


    1116日下午3点,阎连科作品朗读无主题对话会在403国际艺术中心·漫行书店圆满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有著名作家阎连科、评论家王尧、武大文学院教授於可训、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朱训集、省作协副主席耿瑞华、江清和、吴小斌、我们爱读书会会长华姿以及来自长江文艺丛刊的编辑、各市州的作家和各高校的师生,主持人钱道波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活动的第一项是湖北省作协我们爱读书会会长华姿致辞。华会长对两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感激,并分享了个人与文学、写作的关系。她坦言,在多年的媒体工作中,发现自己离文学越来越远。许久之后的再提笔写诗,文学就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突然对我说:嗨!好久不见。在《创世纪》中,造物主用话语造男人,用男人的肋骨造女人,但小说家用文字造世界,用词语造现实,造现实世界中的人此刻,我向两位老师致敬,向文学致敬!

    活动的第二项是阎连科作品名篇朗诵。来自武汉各大高校的学生代表和各市州作家代表朗诵了阎老师的代表作《日光流年》、《风雅颂》、《最后一名女知青》、《谁在孤独》、《年月日》、《坚硬如水》、《情感狱》等作品,其中长江文艺的编辑丁东亚用河南方言朗诵了《我与父辈》的片段。

    活动的第三项阎连科作品无主题对话。这项活动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於可训老师主持,以阎连科老师、王尧老师与在场嘉宾的互动提问为主要形式。

    一开始,於可训老师笑言,二位老师都是“大神”,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最有名气的作家之一,也是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作家,曾获得卡夫卡文学奖,被誉为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作家是最有忧患意识的作家,对中国的社会以及中国人的命运都有着很深的思考而王尧老师也是当代很有名的学者,对当代作家,尤其对阎连科老师研究很深。

       

    阎连科说:日光流年,感慨万千。三言两语,几声感叹。第一声感叹是1979年第一次来武汉,是给洪山区司令部挖地道,我还在河南乡村时,就听说武汉很大,一天一夜都走不出武汉。后来,到了武汉,我从司令部步行到武汉长江大桥,被其浩瀚的气势所折服,不得感叹:人在长江面前,是如此的渺小由此,催发了我对于人生的思考;第二声感叹是,十几年前,我和二月河一起在武汉售书签名,即使读者零丁,但我们都没有放弃文学;第三声感叹是,这次到武汉来,非常感谢华中科技大学以及作协的各位,你们帮我推开了一扇门:作家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一直是个自我怀疑的问题,这次到武汉来,发现自己原来被那么多人喜欢,才发现自己是个好人,也坚定了自我的写作。这三声感叹中,第三声尤为重要。

    接着於可训老师请王尧老师谈谈对阎连科老师本人及其作品的了解。王尧说,刚听了颇有时代印记的《红灯记》和流行歌曲《房间》,这两首歌代表了充斥着我们生命的两个时代、两种文化。阎连科是个被误读的作家,大家只看到了他的一面,他本人是个对国家和民族有着大爱的作家。在艺术上,他不断推进,求新求变,永远保持着自我的先锋性。在作家之外,他还是著名理论家,拥有自我的文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发现小说》凝聚了他对文学的思考,是很值得读的一本书。

    於可训老师感慨道,我们对阎连科有误解,总喜欢把问题归结为一些因素,阅读会受到阅读习惯和风气的影响。作家为什么写作?,中国自古就有发愤著书的传统,而阎连科的确是对中国、对中国人的命运有着很深的忧思。阎连科老师是个很丰富的作家,通过今天的无主题对话,大家对其创作有了初步了解,相信在后续的阅读活动中,大家会更加了解这位作家。

    撰稿:孙蒙蒙

    摄影:宋佳慧



    Copyright2011-2012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邮政编码:430074     电子邮件:humanit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