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文化现实中的传统与文学——记王尧在华中大人文基地演讲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1-24    阅读量:


    1120日晚7点,华中科技大学第2276期人文讲座在东九教学楼B103室圆满举行。著名学者、评论家王尧受邀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为大家带来“文化现实中的传统与文学”的主题演讲。

    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蒋济永老师担任主持人,蒋老师表示,“文化现实中的传统与文学”是当前学界关注的话题,中国如何继承传统并创造性地走出自己的文学路子,这是很值得探究的问题,希望王尧老师的本场讲座可以给我们些启发。

    讲座伊始,王尧就对我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称赞不已,认为无论是人文素质教育还是其他专业教育,都必须注意四个方面:问题意识、知识、思想、方法,四者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激发人的创造性。

    为什么选“文化现实中的传统与文学”为题呢?王尧老师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文化的转型时期,文化呈现出“叠加”的特质,很难用一句话来解释中国的文化现实。但是怎么看待这种“文化叠加”现象呢?王尧用孔子思想的官方接受史、“小孩放羊”的循环命运、哈佛访学时的他国观照来举例,生动诙谐地道出了当前文化现实的驳杂现象。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呢?王尧认为,这其实是两个很容易混淆的不同概念,“传统文化”是文化的具体形态和载体,如:唐诗宋词等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传统”是一种文化的价值体系,如儒家传统,二者类似于“气”和“道”的关系。当前,我们存在新旧两种文化传统,以五四新文化为界,开创了新传统,却对旧传统的重视程度不够,反之,过于重视旧传统则导致了五四新传统的断裂,所以造成了今天“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三者混杂交融的局面。然而,我们不能用“当下”去定义“传统”,所有学术研究不应该有新旧之分,但应该在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我们反对形而上地从事学术研究,对于转型时期复杂的文学现实应该怀有多元包容的心态。

    王尧对于文学中的几个问题做了梳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从一开始的“从属论”、“工具论”到“去政治化”、再到“现实主义”、再到今天的“文学回到自身”、“扎根现实,深入生活”,“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在特定时期有着特定的表现,但我们必须有反思的精神,任何总结和概况都是片面的。文学作品中“内容与形式”问题,钱谷融先生曾凭“文学是人学”一系列文章在理论界成名,反映了文学重视内容的倾向,后随着西方语言学的转向,文学由“写什么”而开始关注“怎么写”的问题,高行健有本书叫《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以他和冯骥才、李陀、刘心武三人的通信互动而后机缘巧合出版,使现代主义在我国获得合法性存在,自此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并驾齐驱,“怎么写”与“写什么”同样重要。20世纪以来,启蒙主义是很重要的价值体系,但随着文学观念和审美体验的变迁,文学史也发生着更替,这凸显了文学史的复杂性,但我们不仅要关注文学史中留存的经典作品,更要思考一些作品被筛除的缘由,才可以把握整个文学史的发展流变。

    王尧表示,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对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干扰,文学逐渐被边缘化,这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文学的价值是不可边缘的。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着纯文学空间被挤压的现实,但文学绝不会消失,面对这样的文化现实,我们既要把问题放在自身的发展脉络中,又要在与西方对话中融入世界体系中。

    关于作家创作,王尧老师提了几个问题:第一,能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世界观与方法论?有了自我把握世界、观察世界的方法,才能拥有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感悟。第二,能不能排除“格式化”危机,拥有自我的表述?当代作家缺乏表述自我的勇气,“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应该怎样讲?这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第三,能不能以“文学”的形式推动现实发展?五四时期的作家以笔作战,推动着社会的前进,然而我们今天却很少有一部作品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是当代作家需要努力的方向。第四,能不能以“审美化”的方式创作与世界相关联却又超越现实的世界?当代很多作家都值得尊敬,如莫言、阎连科等,他们怀着对文学的敬畏,为我们提供了文学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对于学生提问的对于“网络文学”的评价问题。王尧表示当代文化繁荣的现实下,网络文学也是重要的文学现象,我们不要幻想有一部作品或一位作家来指导我们前进的出路,文学需要多种可能性,我们需要多元化的态度来看待文学的发展。



    Copyright2011-2012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邮政编码:430074     电子邮件:humanit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