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人文学院 “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拉开序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9-16    阅读量:


    912日晚19点,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夏增民老师在研究生活动中心为全体人文学院研究生展开题为从城市历史看武汉精神四史教育专题讲座。自此,人文学院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拉开序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做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教育部于6月底发布通知,要求在全国高校师生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以引导全国高校干部师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力行,做到今昔对照、融会贯通,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鉴于此,夏增民老师把武汉城市在近代的发展纳入中国现代化进程当中,从历史的角度对武汉精神进行了总结、提炼和丰富,为广大听众提供了一场精彩的武汉英雄城市精神的讲座。

    在讲座中,夏老师以20世纪头30年的武汉城市历史为背景,总结了武汉精神内涵的三方面。

    首先,武汉精神体现为一种把握大势、乘势而上的担当精神,得风气之先、应时代之变、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作为辛亥革命开端和标志的武昌首义为什么能够在武昌首先爆发,就是因为武汉较早开启了现代化进程。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使武汉成为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奠基之地、民主思想的激荡之地、先进理念的汇聚之地,为武昌首义提供了经济基础、阶段基础和群众基础。革命的风尚,又让武汉成为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的地方之一和中国共产党组织最早建立、发展的地方之一。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湖北籍的代表达5人之多,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等早期共产党人成立的武汉中学、利群书社和共存社等社会组织,是武汉地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和中共湖北党组织活动的重要阵地之一,为湖北地区革命的发展做了充分的宣传准备和组织准备。

    其次,武汉精神体现为一种砥砺奋进、永不懈怠、斗志昂扬的探索精神,大智大勇、大开大合、敢做敢为、大胆实践的磅礴气势。

    近代以来,武汉三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第二次是在大革命时期的1926-1927年。当时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中共中央机关也迁到武汉,武汉成为著名的赤都,由此提高了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这也是武汉深深楔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标志,武汉城市的发展与中国的命运更加息息相关。1938年全面抗战初期,武汉第三次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一时间成为当时实际上的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事实上的中国战时首都。在将近一年时间里,武汉发挥了中国战时政治、军事、文化及经济中心的作用,领导指挥了全国气壮山河的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尊严,为后来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第三,武汉精神体现为一种同舟共济、攻坚克难的情怀,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毅力,自强不息、生生不已的力量。

    北伐军光复武昌城,是英雄的壮举。它展现一种出不怕牺牲、勇于奉献、坚强勇敢的精神。但对于武昌城中的平民百姓,却也是一段伤痛的历史。然而社会各界奋起援救,也透露出广大民众共克时艰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守望相助的温情。

    1931年,武汉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大水灾。汉口受淹天数最长的地方达133天,造成平民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三镇死亡灾民总计在3万人以上,财产的损失,单就各项商人和私人的经济损失便已超过一亿。大水灾情发生后,社会各界、全国人民包括各路士兵将领纷纷献力捐资,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这可以说是我国救灾史上首次的救灾总动员。在灾难来临的紧要关头,武汉人民把勇于奉献、敢于担当、舍生忘死的精神极大地发挥了出来,充分体现出了同舟共济的情怀和自强不息的力量。

    夏老师在最后强调,武汉城市历史就是中国近现代进程的生动缩影,武汉的每一步,都凝聚着中华民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而经历过一次又一次重大历史考验,多次历经苦难而浴火重生的武汉,在未来会创造更大的辉煌。

    此次四史教育讲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座结束后,历史研究所吕涛宇同学表示:“夏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为我们详细地勾勒了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恢弘气象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我们受益良多。”

    人文学院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任务,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此次讲座后,为使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信念,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历史研究所还将围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的理论学习、交流探讨、社会实践以及主题党团日活动,不断提高学习效果,深化工作成效,将四史学习教育推向深入。

    撰稿 I 翟佳


    Copyright2011-2012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邮政编码:430074     电子邮件:humanit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