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动态

思政动态

首页 - 学生工作 - 思政动态 - 正文

中文人物志 | 韩艳娇:笃志好学,静水流深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4-11    阅读量:


人物简介

韩艳娇,女,白族,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在校期间,曾任人文学院博士党支部书记、人文学院德育助理,荣获"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曾在《史学史研究》《海南大学学报》《名作欣赏》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作品入选《漫游在高原——云南青年批评家文萃》。系临沧市作家协会理事,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以梦为马,饮水思源

以梦为马,方能行稳致远。从高考填报志愿之时,韩艳娇就决定将自己热爱的文学作为未来耕耘的土壤,坚定地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期间,她仍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自己的目标。在做过杂志实习编辑、报社实习记者之后,她在高校教学经历中找到了自己的志愿所在。在采访中韩艳娇提到,高校的教学经历让她明确了人生目标,也使她进一步坚定了读博进修的决心。

学术路上,出生于云南临沧的韩艳娇始终没有忘记西南边陲的那一角蓝天。她扎根少数民族文学与云南地区作家研究,参与撰写《漫游在高原—云南青年批评家文萃》一书,发表了《傈僳族的精神符号》《自然的启示》等文章,主持了《21世纪临沧诗人汉语诗歌创作研究》《新时期临沧文学创作研究》等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她饮水思源,不忘来路。家乡为她提供了学术耕耘的广阔天地,她也用人文学子的纸笔记录了家乡如诗如画的动人风采。

精益求精,甘之如饴

韩艳娇在求学生涯中始终勤学不辍,潜心精思,在《史学史研究》《文化学刊》《名作欣赏》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主持了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白族叙事诗〈鸿雁带书〉的民族审美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传撰修及其叙事特征研究》等课题。行至半山休道远,船到中流更奋楫。她认为,专业学习带给她的最大成长是从学术小白成长为了能潜心做研究的“入门研究者”。在采访中,她分享了博士期间的发刊经历,从论文格式规范到文字表达,与导师不断推敲修改,字斟句酌,经历了十几稿的修改后才最终见刊。写文章是人文学子科研路上望而生畏的一座大山,她鼓励学弟学妹们说,学术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锲而不舍,不轻言放弃。唯有潜心研究,静水流深,方能厚积薄发。

除了潜心笃志的研究态度,学术热忱是她科研之路的最大动力。在采访中,她分享了自己印象最深的学习经历:“有些学习状态好的时候,晚上十点从图书馆出来,感到非常开心,那种状态下就有一些感悟。喜欢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对于读博来说,只有喜欢才能够坚持,才觉得做这件事情有意义,才会开心。”她希望将这一份热爱与更多的人文学子共勉,唯有热爱能抵岁月漫长,能使焚膏继晷的苦学生涯甘甜如蜜。

将心比心,精细入微

学习之余,韩艳娇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在服务与奉献中拓宽生命广度。博士期间,她担任过人文学院博士党支部书记、人文学院德育助理。工作中,她灵活调整工作方式,将心比心,以精细入微、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热心为同学服务。她提到,博士期间学生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博士群体,开展一些常规活动的时候,效率很重要。她在工作中会提前定好工作流程,安排好时间,确定目标任务,努力以最高的效率完成任务,不耽误大家太多时间和精力。

学生工作让她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个人的组织策划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她发现清晰的文字说明更能帮助同学保质保量地配合工作,同时也最能节省大家的时间。

在提到未来规划时,韩艳娇不忘初心,表示希望继续以自己热爱的高校教师事业为目标,不懈奋斗,进一步提高自身学术能力与专业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青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她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中,以人文学子的满腔热血与笃志好学的科研态度在学术的海洋中不断求索,为梦想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Copyright2011-2012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邮政编码:430074     电子邮件:humanit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