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余华: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来源:本站 时间:2017-04-18 点击量:

    412日晚七点,在管理学院报告厅中,著名作家余华先生做客第2169期人文讲座。本次讲座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中心举办的著名作家评论家春季驻校讲学系列活动之一,余华先生的到来吸引了一大批热情的同学和老师们,报告厅中座无虚席,两侧走道和讲台边都也挤满了人。本次讲座,余华先生以个人经历为主线,以阅读与写作为题,讲述了自己与文学的哪些事儿。

         年少· 寻书

    余华生于1960年,年少所处的正是我国物质与精神食粮极度匮乏的时期,市面上没有琳琅的书籍。年少的余华喜欢上了阅读《毛泽东选集》中的注解,里面丰富的历史人物事件知识使他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沉迷其中。

    再后来,文革中一些被偷偷保留下来的禁书也在同龄人中流传,由于保存条件不佳,很多书籍出现了缺页断尾的情况,余华笑称,我看到后面才发现,有些书开头是固定的,没想到结局竟然是开放的。由于读不到故事的开头或结尾,余华称这种感觉非常痛苦,因此晚上睡觉前他就自己编故事,编得不满意第二天晚上又重编,无形之中训练了他的想象力。没有任何生活会辜负我们,只有我们会辜负生活。不尽如人意的事也能带来巨大的财富,同学们都深受触动,纷纷报以赞许的掌声。

         而立· 作书

    让心脏停止跳动,让眼睛睁开,去看。文学创作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余华的创作之路,也是经历过多次瓶颈和转型期。在伤痕文学兴起时他反而迷恋上川端康成,然而大量阅读过后又使自己进入川端康成的陷阱,给自己的思想戴上了枷锁。幸而,在1986年,一本《卡夫卡小说选》用强烈的冲击力使他认识到了写作是自由的

     正如《活着》这本书经过多次打磨,几易其稿,在写作这条路上,余华也曾迷惘苦恼,但他反复强调,伟大的作家从不在困难前退缩,克服障碍以后一部伟大的作品可能就诞生了。

    19871989年是先锋文学时期,暴力成了余华作品中一个避不开的话题。文学评论家洪志刚教授曾在《余华评传》里,列举了余华早期创作的八部短篇小说,其中非自然死亡的人物多达二十九个,他称余华的作品充满了血腥和暴力。这一度让很多读者好奇,甚至去探索,为什么余华那么喜欢把血腥和暴力写进作品?余华的答案简洁而准确:生活给了我那么多暴力。

    余华抑扬顿挫地叙述道,那时他白天写暴力的文字,晚上做噩梦被人追杀,常常在冷汗中惊醒。一个很长的梦让他决定不再写暴力文学。他梦到在中学操场开批判大会,自己被五花大绑,判处死刑,马上执行。文革时没有公检法,因此两个解放军直接把他押进卡车,拉到海边枪毙,小镇的居民像过节一样热闹地追着去看,半途中,他清晰地感觉到脑子被一枪打空了。惯于妙语解颐的余华声情并茂地开起玩笑:我死了还爬起来对解放军大吼:还没到沙滩呢!’”

         题后· 答问

    感动于同学们早早前来排队的热情,也为了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望,余华先生留了充足的时间供同学们提问。在授业解惑中,他对比了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特点;肯定了鲁迅对自己文学精神的影响,余华更惊叹鲁迅了不起。伟大的作家与普通作家的不同之处便在于,同样写精神失常的人,大师能将其写得逻辑清晰而非语无伦次,正常人又能明显区别其不正常之处。

    我是记录者,不是写作者,起码要让自己读了也会产生幸福感。”“从某种角度上看,福贵就是我的人生导师。余华承认,在他笔下的所有人物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福贵。写完福贵后自己也豁达多了。在余华看来,最好的写作状态,便是自己也沉浸在文字所营造的时代氛围之中,不要受现实的因素所左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有一两个能用自己的文字把它写出来的人是很幸运的,能把有形的东西变成无形的东西真是太伟大了。我觉得余华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著名导演孟京辉如是评价余华。在三小时的讲座中,余华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作家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才华,更为重要的是才情。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东五教学楼)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44241

    E-Mail:humanity@hust.edu.cn

    Copyright © 2021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