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师说对曰——对话刘震云

    来源:本站 时间:2014-04-16 点击量:

                                                                                  

     (人文学院 汪子恩讯)2014414华中科技大学东九D318这间普通的教室里迎来了一个不普通的人——中国著名作家、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震云,他与中文系本科生在此展开了一场关于文字艺术的精彩对话。

    对话开始于刘震云所特有的风趣与幽默。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刘震云在掌声中走向了讲台。他首先谈到对于华中大的印象,巧妙地通过东九楼下的孔子雕像展开了自己的话题。在整个开场过程中,刘震云旁征博引,纵论古今,漫谈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学之道。他认为,整部《论语》,其精髓所在,一言以蔽之,乃在“对曰”二字。“师一人授为教,生一人受为学。唯有师生席地而坐,相面论道,夫子一言则生对曰,后生一言则师对曰,如此反复,方知真理,方是学问”。此论甫出,满座盛赞,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与之“对曰”。

    整个对话过程中大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争相举手提问。在这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之内,对话现场一直是精彩连连。刘震云和大家谈到了信仰,论及了文学,谈到了中国人的国民性,谈到了文学家的使命感。在谈到自己作品《一句顶一万句》中传道士的形象时,刘震云深入地分析了中国人在信仰上的缺陷,他谈到,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表面上的不同在于宗教信仰,而这种不同的根源乃在于中国传统的封闭性的小农经济。在传统中国人的本性里,安土重迁,趋利避害的思想根深蒂固,使得中国人在思想的深处产生了一种不可磨灭的利害思想。因此在选择自己信仰的的时候,中国人本能的产生了“信仰有什么用”的疑问,从而在信仰上往往模棱两可。

    对于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在场很多同学都深有感触,其中一同学问到:“面对这样的情况,作家在写作时一定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来引导国民的思想,可是一个作家究竟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改造或者说是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式?”刘震云认为,作家首要关注的,乃在于如何把作品写好看,作品真好看了,大家爱才会愿意去阅读,才有可能被教导,被影响。这种好看,在于作家深刻的领悟与精髓的思想,而这种领悟与思想,是能够触及人们灵魂深处的。因此,作家自己不能丧失对文学的信心。

    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刘震云老师结束了他与大家的精彩对话。掌声既表达了大家对刘老师的衷心感谢,也传递了依依不舍之情。”

    据了解,此次讲座是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今年春讲系列活动之一,中心邀请了著名作家/评论家刘震云、李敬泽来我校进行为期两周的驻校讲学,将为同学们带来一场不同寻常的文学盛宴。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东五教学楼)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44241

    E-Mail:humanity@hust.edu.cn

    Copyright © 2021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