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15时,第二十三届大学生科技节之“华中大杯”演讲口才比赛决赛于大学生活动中心B513报告厅拉开帷幕。人文学院李军均老师,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龚超老师,人文、新闻学院团委书记,化学学院团委书记、团委副书记以及第二十一届大赛冠军担任评委,来自全校的热心观众组成大众评审团,共同为选手加油助威。
本场比赛的主题是“前路昭然”,“前路昭然,你我共进”,无论是二十大揭开的新发展帷幕,还是母校迎来七十周年庆后的新规划,前路已然,未来抉择已在你我眼前。新时代十年,我们经历了伟大变革,而在时间中长征,我们仍需跨过千道坎、万重岩。时代前途,我们责任在肩;正潮风起劲,当奋楫争先。细数十年之后,我们着眼于时代的前路漫漫。
决赛分为三轮,第一轮备稿演讲,6名选手根据主办方给出的主题展开不超过4分钟的备稿演讲。
来自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周晓桐针砭时弊,从最近的热点话题chatGPT切入,告诉我们科技浪潮席卷而来我们更应踏浪而行,前路昭然。来自法学院的王婧囡用一串串数字带我们回顾了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征程,自然地升华到主题---“前路昭然,是温暖的中国,是流动的明天”。来自人文学院的骆星燃独具匠心,用自己从华科韵苑集到的鸟啼声,引出我们每天奔走于脚下的路,从具体的路出发,娓娓道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昭然前路,思路清晰,逻辑缜密。
来自公共管理学院的刘亦菲以自己的小我联系国家的大我,将吾辈青年的发展前路融入国家未来的辉煌道路,层层递进,气势如虹。来自人文学院的陈聪敏结合自身实际出发,以自己一直以来参加演讲比赛的不懈之路,给出国家未来前路如何昭然的答案---“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来自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刘冉汉陵别出心裁,以中国奥运短跑路上的三个1983切入主题,从1983年去世的刘长春,中国奥运第一位短跑选手,自费为国出征,数十年致力建设中国短跑事业,到1983年出生的飞人刘翔,向世界呼号着中国速度,再到苏炳添第1次创造出9秒83的历史性记录,让世界看到崭新的中国风貌。一气呵成,勾勒出前路的昭然。
第一轮的精彩演讲结束后,主持人带现场观众开启了两场小游戏来放松一下。第一场游戏是绕口令,愿意参与的观众两两PK,用时短者获得礼物一份。游戏进行三轮,每轮都有观众积极报名。第二场游戏是断句,观众需正确朗读出一段不加标点符号的文字,答对者获得礼物。随着321的倒数声结束,观众席里抢答的小手纷纷举起,现场气氛很好。
比赛进入第二轮,6位选手现场抽取视频题,抽到同一题目的选手分为一组,进行两两PK。
首先是第一组选手刘亦菲和冉汉陵的比拼,双方的话题是“生活与突破”。
刘亦菲选手紧紧围绕“突围”这一主题,结合当下青年人普遍存在的各种内耗情绪做了深入阐述。“生活本就是一场剧本,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我们是否成功、是否荣耀、是否完满都由我们自己定义,只要我们真诚善良且充满勇气地生活着,就是最耀眼的人生!”
冉汉陵选手则抓取“生活”这一主题。他选取了2010年在网络走红的“棒棒”师傅冉光辉,详细讲述了冉师傅的故事“冉师傅肩上扛着的是家庭,嘴上叼着的是自己,手上牵着的是未来。”冉汉陵说,冉师傅用拼出来的力气撑起了一个家,无数像他这样的劳动者爬坡过坎、敢于担当,用他们的双肩撑起了中国的未来。
紧接着是第二组选手骆星燃和陈聪敏的竞技,双方展示的主题是“非遗”。
骆星燃选手先是让观众闭上眼睛,想象她所描述的美食画面,很快拨动起了观众的心弦。随后,她开始介绍自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腊肉。骆星燃分享了自己刚步入大学后因为思乡母亲便为自己寄来一份家乡的腊肉的经历。对于她来说,腊肉不仅仅是她的家中常菜,更寄托了她对家乡的深沉情感,是家的温暖,是在外的乡愁,是幸福,是团圆。
陈聪敏选手则在开场与观众来了一个小互动。“能够立刻在脑中想起自己家乡‘非遗’的请举手!”将她的演讲引向深处。她表示,我们在“非遗”中,看见传承,看见坚守,看见创新,“非遗”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根”。同时,她也指出了当前“非遗”也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困境,而解决困境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最后,陈聪敏用自己的家乡湖南常德方言为自己的家乡代言,言语中传递着她对于“非遗”里的中国的热爱,对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
最后是第三组选手周晓桐和王婧囡的对决,双方的演讲话题是“留守儿童”。
周晓桐选手在演讲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由于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性,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起跑线的差距,起跑线的不同也意味着我们所拥有的可能性不同。她呼吁社会应当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给予年轻人更多的理解。周晓桐选手也表示,我们应当正视起跑线的差距,年少有为不自卑,通过自身努力创造一个真正有意义、有价值、有品位的人生。
王婧囡选手则表示自己被视频中幼儿园的留守儿童们“羡慕”地望着那些有父母的大手牵着自己的小手放学回家的的孩子们这一幕所深深触动。她指出,这些留守儿童们是这个时代的眼泪,他们年少时的伤痛很可能也会成为今后抹不掉的悲伤。这些孩子们在很少被社会关注的“隐蔽的角落”里寂静无声,却也同我们一样,小小的心灵里装着大大的梦想。
六位选手的第二轮比赛结束后,主持人带着现场观众进行了三轮“摇一摇比拼”,观众们“热情全开”,进一步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
随后,第二十一届大赛冠军姜刘洋积极评价了六位选手的演讲,告诉大家要学会感恩,要让“感谢飞一会儿”,激励大家“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最终主持人宣布第二轮比赛晋级结果:冉汉陵、刘亦菲、骆星燃选手前两轮分数分别位列第一、第二、第三,成功晋级到第三轮。
第三轮的演讲题目为视频题,三位选手共同观看了一则人民日报发布的《明日中国先导片》视频,根据视频内容现场进行即兴演讲。
骆星燃选手诠释“明天”二字的意义。于她而言,是本子上的一笔一画,是写下的一个个规划,是圈出来的一个个希望。又从自身联系到广大学子,千千万万个学子所汇聚的明天,就是我辈青年的明天,是在怀揣希望、相信未来的人们手中共筑而成的“明日中国”。
刘亦菲选手以“相信”为关键词,讲述今天之中国是过去中国也是明日中国,正是历史上中国人们的相信,铸就了如今幸福而强大的中国。又讲述“勇气”与“相信”的关系,总有奋不顾身的相信,总有坚韧恒久的勇气。而多年后,我们回望这一年,就会知道相信从未改变。
冉汉陵选手讲到,正是坚守在各自事业上的人们,共同构筑起了明日的辉煌。他从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杨宇个人追寻梦想的故事切入,又指出杨宇的出彩是万千相信明天,执着追求的奋斗者的缩影。在最后,他呼唤大家怀揣着希望与热爱,一起走向明日的中国。
龚超老师、李军均老师对选手们的精彩表现进行了点评,肯定选手们的精彩表现的同时也对大家的不足之处提出指导和建议,选手和观众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随后,来自新闻学院的李萌、王舒仪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朗诵:《等待——致敬两弹元勋邓稼先》。随着背景音乐和视频的播放,朗诵开始,两位朗诵者强大的表现力很快把我们拉入邓稼先先生的那个年代。时快、时慢;时而激昂、时而舒缓---两人默契的配合和厚实的功底将邓稼先先生的家国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等到朗诵完毕,台下掌声轰鸣。
最终,冉汉陵、刘亦菲、骆星燃选手分别获得冠亚季军,根据微信公众号投票结果,骆星燃获得最佳风采奖,陈聪敏、王婧囡、周晓桐位三同学获得优胜奖。
至此,第二十三届大学生科技节之“华中大杯”演讲口才比赛圆满落下帷幕。
乘时代新风,踏前行之浪。在以二十大为标志的又一奋斗新征程的开端之时,我们细数前辈成就,展望我辈未来。无论时代拍下的是滔天巨浪之坎坷还是温风和浪之呵护,我们都迎接而上,无惧前路。“华中大杯”演讲口才比赛虽已落幕,但身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我们,仍要时刻铭记担当时代责任。望中国青年都能掌人生之舵,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