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余志皓/李婷摄影 陆齐旺/卢争艳)2017年10月27日,“华中科技大学——波尔多大学交流座谈会”在人文学院会议室举行。法方来宾为波尔多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涂尔干研究中心讲座教授Pascal Ragouet,涂尔干研究中心副教授Pierre Vendassi,波尔多科学院副研究员、涂尔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徐杨。中方有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刘婵娟,人文学院副院长、哲学系主任雷瑞鹏教授,人文学院中文系党支部书记刘根辉教授,人文学院舒年春博士,人文学院哲学系、法语文化研究中心王亚娟博士,人文学院中文系、法语文化研究中心杨蕾博士等出席座谈会,杨蕾博士主持会议并担任中方翻译。
会议伊始,刘书记介绍了人文学院的概况。刘书记在介绍学院的历史与现状时,特别提到学院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中心与学院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研究中心包括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国家治理研究院、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中国现当代写作研究中心等,刊物有《语言研究》、《德国哲学》、《华中国学》等。刘书记单独对法语文化研究中心做了介绍,同时表达了交流合作的良好愿景。中文系刘根辉副教授,哲学系雷瑞鹏教授分别对中文系、哲学系作了补充说明,详细介绍了系所学科组成、教职工概况、主要研究领域与特色等。
法方徐杨博士介绍波尔多大学社会学系、涂尔干研究中心与波尔多高等政治学院的相关情况。徐杨表示,波尔多大学高等政治学院是法国外省最优秀的政治学院,该校在国际关系研究历史悠久、积累深厚,而且该校新近成立了法国唯一的中国研究中心,这些都是推动合作的有利因素。涂尔干研究中心是波尔多大学、波尔多高等政治学院整合资源后形成了新的研究机构,关注科学技术、政治关系、经济发展等的社会效应与普遍意义,因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单位。研究中心Vendassi副教授概述了法方的研究团队,并表达与中方进行开放、多元的合作研究的愿望。Ragouet简单介绍了波尔多大学社会学院的状况,并就科研合作与学生交流的条件予以说明。
中法双方基于已有的条件,就合作相关的人(学者)、财(研究资金)、物(合作条件)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刘婵娟书记表示可以从学生交流和科研合作两个方面展开合作:学生交流形式可以多样化,科研合作可以从短期项目开始。徐杨博士代表法方表示,此次与华中科技大学洽谈合作属天时地利人和,前景美好。座谈会于中午时分结束,刘婵娟书记代表学院再次表达了对法方的欢迎,最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