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华中大中文学术讲座第110讲《一场新文科的实验——当代影像中的古籍叙事》讲座纪要

来源: 时间:2022-06-10 点击量:

2022年5月30日,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赵晓应邀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新文科的实验——当代影像中的古籍叙事》的线上专题讲座,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景剑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张天骐在线对谈。人文学院2019级本科生郑苏楠、曹明雅丽主持讲座。人文学院讲师尧育飞就本次讲座的缘起做了说明,从多个维度讲述了对“新文科”边界及可能性的认识。校内外十余位师生参加讲座,并展开热烈讨论。

(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赵晓精彩开讲)

主讲人赵晓老师从春晚《只此青绿》引入议题,讲述《只此青绿》的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使得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介入了当代艺术,产生了当下情感与古人情感跨时代交流的效果。除此之外,随着《书房里的中国》《古书复活记》《穿越时空的古籍》等影视作品的热播,影视与古籍也呈现出新旧合抱的文化形态。在一古一新之间,传统文化被当代艺术不断挖掘、演绎与传播。

赵老师认为,古籍影像生成有其时代背景,受国家政策引导影响。例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大古籍宣传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教育部发布的《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文件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的新时代文史哲人才。

随后,赵老师就讲座第一部分“古籍影像叙事的源流探讨”展开精彩分析。他认为,文博类影像有走入博物馆、走出博物馆、走向大众化三种模式;读书类影像有碎片化、明星化、综艺化三种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文博、读书类节目中的古籍影像有四个弊端——主题不明,古籍作为节目“辅料”;流量至上,古籍作为传播“噱头”;追求形式,古籍作为文化“快餐”;内容破碎,古籍作为时尚“糖精”。

在第二部分“古籍影像叙事的多重面向”中,赵老师指出古籍影像叙事与传统文博影像具有互文性、考据式、整体感、专业化的差异性等特点,古籍影像的兴起代表着文博、读书影像从表层走向纵深,将大众再次引回专业的层面。对内容面向而言,古籍影像叙事有以下四个特征:网感叙事,以突出时代性;短片节奏,以突出易观感;文化自信,以突出仪式感;趣味编辑,以突出知识性。对传播面向而言,古籍影像叙事有以下三个特征:整合平台,多维传播;粉丝模式,细分受众;突出爆款,网红带流。

讲座第三部分,赵老师针对《穿越时空的古籍》进行个案探讨。他指出,《穿越时空的古籍》实现了“物”叙事、“人”叙事、“文化”叙事的统一。古籍影像叙事首先是关于物的叙事。在影视创作过程中,古籍既是叙事的文本对象,又是以器物形态而存在。古籍作为器物在形式上的美感,是古籍影像叙事重要的视觉呈现要义。古籍影像叙事并不止于器物之上,更关注与古籍相关的“人”的故事,呈现出今人之间、今人与古人之间,以古籍为媒介进行时空对话的共振状态。《穿越时空的古籍》还以影像方式关联起了古今国人的吃穿住行各个方面,让古籍既可潜藏于国人生活日常,又能化于精神世界之中。传统文化既介入到国人的寻常生活,亦可介入民族的审美心理活动,成为国人的精神桃源。

最后,赵老师还就古籍影像叙事的难点提出探索性的思考。他认为,古籍影像叙事有符号化和消费主义的倾向,趋于表层化和娱乐化。如何平衡专业与大众之间的古籍影像,成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对谈环节,景剑雄老师应用空间理论来分析古籍影像叙事问题,指出古籍影像叙事是一种可交汇的跨媒介叙事,有情感重现和语境塑造的作用。他还提出了古籍叙事与影视叙事的边界性问题,对古籍是否参与影像叙事存疑。赵晓老师在回应中指出,影像更具有情节的发展性和时间的流动性,这与古籍有一定的区别和碰撞。影视的“物”叙事对古籍有一种外表化的复原;而“人”叙事让人物介入古籍。对于二者的边界性问题,赵老师指出,古籍为影响叙事提供可能,让文博叙事向前迈进一步。对文博而言,它们没有叙事机会,无法言说,存在只能被复现;而古籍自身有文字记载,我们可以通过古籍追溯古代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因而可以介入当下影像叙事。

张天骐老师则从古典文献学科角度,指出古书与古籍的区别,认为古书更偏向于内容,而古籍更偏重于物质本身,并非文本。他还谈及了对“新文科”的看法,认为传统的文科受到了新媒介的冲击,学术的生产方式和评价机制都应做出相应的改变,以焕发传统文科的生命力。

在活跃的对谈气氛中,尧育飞老师就厘清不同学科概念使用、对象方法,寻求在分化情况下联系各科的可能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他认为,古籍研究有其特殊性,诸如形态和版本的研究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古籍和影像之间亦有边界,如何使古籍摆脱道具化和工具化的命运、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影视中,古籍的命运是值得思考的话题,如《霸王别姬》等电影中被焚毁的古籍,表明古籍无法自主自己的命运,我们对古籍也应持有流动性的认识。影视作品重视古籍生长性的一面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古籍遭受厄运而亡佚的一面。

曹明雅丽同学从初学者角度提出“作为个体古籍学习者,个人如何融入时代?”赵晓老师表示,“影视的门槛下移带来全民化的繁荣,这正是影视专业学习者的危机,也是古籍学习者的契机。”

在讲座的最后,赵老师指出,影像是一种外在工具,影视的推广给古籍的大众化传播带来机会;但是当下仍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内容生产者仍为最权威的产出者。至此,这场由本科生主持、校内外30余位师生对谈、紧扣时代热点的跨学科讲座圆满结束。

整理:汉语言文学1901 郑苏楠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东五教学楼)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44241

E-Mail:humanity@hust.edu.cn

Copyright © 2021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